桃花源记的文学常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3:14:25
桃花源记的文学常识
高尔基的文学常识

玛克西姆·高尔基(МаксимГорький,英译MaksimGorky,1868.3.28~1936.6.18),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АлексейМаксим

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三国演义简介《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贯中是他的字,山西太原人(还有庐陵、东原、

新闻的文学常识

一、新闻的定义:新闻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二、新闻的结构:1.标题2.导语(副标题):是一句话或一段话,是新闻当中最有价

小学的文学常识

不具体,没法答.

说明文的文学常识

而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能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8111年第8期《说

论语的文学常识.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们编纂而成.他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们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是研究孔子的主要依据.全书共二

初一的文学常识

上面从初一到高三,从语文到生物,要什么有什么

山中杂诗的文学常识

.《山中杂诗》作者吴均是南朝梁文学家.文学体裁五言绝句.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我们以后要学习他的代表作《与朱元思书》..《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kuī)落日.鸟向檐(yán)上飞,云从窗里出

公输一课的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墨子•公输》,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476-390名翟,相传为宋国人,后常居于鲁,春秋墨家创始人.

《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

童话的文学常识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辞海》)童话是儿童文学的

三峡 的文学常识

郦道元,字善长,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家,散文家.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范阳郡(今河北省高碑店市境内)一个官宦世家,世袭永宁侯.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

《西游记》的文学常识?

西游记》吴承恩  《西游记》  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规模宏伟,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又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想象极其丰富,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瑰宝.《名家彩绘四大名著·西游记》延请戴敦邦、赵宏

巴金的文学常识?

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巴金生平: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

鲁迅的文学常识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蜡烛》的文学常识

诗词小筑为您《蜡烛》的背景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曰,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

〔桃花源记〕文学常识填空题

(1)桃花源诗,外界现实社会,寄托了人们对与世无争、宁静和谐、自得其乐的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不再理会俗世间的烦恼,人们之间的争执等.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黑暗、残酷,正是因为惨烈的现实才更要用如此美好

“词”的文学常识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馀”.由于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句数是一定的,每

社戏的文学常识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

乐府诗的文学常识

解题思路:见“解答过程”。解题过程:乐府诗的相关资料定义  汉代乐府诗:定义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艺文志》记:&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