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清晰可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4 00:26:38
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清晰可见
用显微镜观察被碘液染色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

防止口腔杂物(例如食物残留纤维、肉屑等)的干扰.

做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时候为什么要用稀碘液染色

没有别的特殊意思,就是让细胞染上浅黄色,在透明背景下更容易观察.给口腔上皮细胞染色时碘液要稀释.再问:稀碘液再答:防止染色过深。(你要在显微镜下区分出浅黄色半透明的细胞质和深色的细胞核)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用亚甲基蓝溶液染色后,被染为深蓝色的部分是()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用亚甲基蓝溶液染色后,被染为深蓝色的部分是(细胞核)亚甲基蓝可以结合核酸,使细胞核呈蓝色.

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给他们染色使用的是

不需要染色的吧.你需要观察的是什么.我记得甲基绿是检测DNA在细胞中分布,遇到DNA出现绿色.呲罗红是检测RNA在细胞中分布,遇到RNA出现红色.

染过色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未染色有哪些不同

也没什么太大的不同,染过色后更容易观察而已.染色就是为了便于观察.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用甲基绿溶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呈蓝绿色的结构是(  )

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因此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用甲基绿溶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呈蓝绿色的结构是细胞核.故选:D.

用显微镜观察被碘液染色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染色最深的部位是什么?为什么?

在显微镜下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细胞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因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色.

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什么用碘液染色呢

碘液是碱性的,细胞核内的核酸可以被碱性染液染成深色,因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碘液染色后,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

在显微镜在观察未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视野越亮越好,还是越暗越好?为什么?

要适中,因为观察未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比较透明,过暗就看不见了,过亮则无法看清细胞结构.

为什么要用稀碘液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求解

给口腔上皮细胞染色时碘液要稀释.是让细胞染上浅黄色,在透明背景下更容易观察.给口腔上皮细胞染色时碘液要稀释.稀碘液是为了防止染色过深.(你要在显微镜下区分出浅黄色半透明的细胞质和深色的细胞核)是让细胞

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我们能观察到的结构有(  )

A、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A正确;B、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结构,B错误;C、线粒体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C错误;D、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的结构,D错误;故选:A

用詹那斯绿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线粒体活体染色的具体步骤

试剂1.Ringer溶液氯化钠0.85g氯化钾0.25g氯化钙0.03g蒸馏水100ml2.l%、1/5000詹纳斯绿B溶液称取50rug詹纳斯绿B溶于5miRinger溶液中.稍加微热(30—40℃

用显微镜观察未曾染色过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应如何调节视野的亮度

没有染色应该减小亮度,减小光圈,反光镜换成平面镜

观察未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应将视野调暗,这是因为

本身颜色浅,需要调暗光线,增加色差.

口腔上皮细胞染色为何不用浓碘液

是具有7个外围电子而以原子状态存在的元素,他缺一个电子成为稳定状态,因而具有夺取其他原子电子的趋势.或者说,碘虽然不带正电,却喜欢像阳离子一样往电子富余的地方湊.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一般都带负电,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