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理想气体从初始态p1=10∧6pa.体积为v1恒温可逆膨胀到5v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1 12:58:01
某理想气体从初始态p1=10∧6pa.体积为v1恒温可逆膨胀到5v1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在某一初始状态.现在要使它的温度经过状态变化后回到初始状态的温度,可能实现的是( )

答案选A,A是先等压升温然后等容降温.B两次都是降温.C两次都是升温.D两次都是降温.

设1molHe服从理想气体行为,由始态T1= 273.2K,p1=304000Pa经恒温抗外压202700Pa(不可逆)

△H=Q=362×92.14×10-3=33.35KjW=-p(Vg-Vl)=-pVg=-RT=-8.314×383.15kJ=-3.186kJ△U=Q+W=30.164Kj△A=W=-3.186Kj

热学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初状态(P0,V0)等温膨胀至末态(P1,2V0),做功A1;如果理想气体从初态(P0,V0)

如上图,同一状态出发的等温膨胀和绝热膨胀两过程,绝热线永远在等温线之下,因此等温功一定大于绝热功(膨胀功为P-V曲线与V轴所夹面积).BisOK.题干罗哩罗素,采用了障眼法,扰乱你的心神,别被它蒙蔽了

1mol理想气体从 p1=0.5MPa 节流膨胀到 p2=0.1MPa时的熵变为 △S=

引理:nmol气体从(p1,T1)变化到(p2,T2),熵变△s=nCpln(T2/T1)-nRln(p2/p1).这个是求熵变的常用公式,不多解释了.节流膨胀是等焓过程(具体见百度百科中关于节流膨胀

1mol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状态A( p1,V1 )沿

2)因PV=RT故T=PV/RT1=P1*V1/RT2=P2*V2/R1mol双原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为E=(i/2)RT=(5/2)RTE1=(5/2)RT1=[(5/2)R]*(P1*V1/R)=(5

while(*p1) p1++; while(*p2) { *p1=*p2; p1++; p2++; } *p1=0;

首先明确两点:1.p1,p2为指针变量,里面存放的是地址2.*p1,*p2分别代表p1,p2指向的内存单元的内容while(*p1)p1++;这里的*p1代表p1指向的内存单元的字符等价于while(

某容器中,混有刚性双原子理想气体分子N1=1.0×10∧23个和单原子理想气体分子N2=4.0×10∧23个,在混合气体

因为只是计算平动动能,每个分子的平动自由度都是3,和分子结构没关系根据能量均分原理,每个自由度对应的能量是1/2RT所以总平动能=3/2RT*(N1+N2)/NA=1.5*8.314*300*(5÷6

密闭容器中装有某种理想气体,当温度从t1=50℃升到t2=100℃时,气体的压强从p1变化到p2,则

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关系:若用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T表示气体的温度(热力学温度T=t+273),则质量一定的气体在三个参量都变化时所遵守的规律为:PV/T=C(恒量).p2/p1=

一摩尔单原子理想气体从初态(P1 、V1 、T1 )准静态绝热压缩至体积为 V2,其熵不变,为什么

准静态绝热过程的熵变为零.证明如下:熵变是交换熵和产生熵的和,绝热过程的交换熵为零,准静态过程的产生熵可认为是0(严格来说可逆过程的产生熵才为0,),所以总熵变也为0.

1mol的理想气体,从体积V1的始态分别经(a)绝热可逆膨胀过程;(b)恒压膨胀到同一终态p1、v2、t2.比较:W(绝

热一表达式为ΔU=Q+W,由于始末态均相等,根据状态函数性质ΔU1=ΔU2,即Q1+W1=Q2+W2,绝热可逆过程Q=0,故Q(绝热)W(恒压)

某双原子理想气体1mol从始态350k,200kpa经过绝热反抗50k恒外压不可逆膨胀达到平衡

“某双原子理想气体1mol从始态350k,200kpa经过绝热反抗50k恒外压不可逆膨胀达到平衡”看不明白.特别是绝热反抗再问:题目上就是写的绝热反抗啊我也不明白所以不懂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密闭在容器中,当温度为0°C时压强为P0,当温度为10°C时,气体压强P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所以P/T=nR/V=定值因而有P0/273=P1/283=P2/29320度时的压强P2=293P0/273=293PI/283再问:有(A)(1+10/273)P0(B

热力学理想气体问题CO2气体作为理想气体,T1=400K ,P1= 6bar (1bar=0.1MPa) ,P2=1.0

你这个数字给的太不好算了,所以我可以给你一些思路,具体的计算你自己完成吧.每一份功都是δW=pdV,所以W=∫pdV.现在的问题就是pdV是多少.你已经知道pV^1.2=Const.,对它取全微分,有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始态p1= 202650 Pa,T1= 273K沿着p/V=常数的途径可逆变化到终态为p2=

1mol单原子理想气体,由始态P1=200Kp,T1=273K沿着P/V=常数的途径可逆被出题者忽悠了,p/V=常量是可能的.由p1V1=nRT1,p2V2=nRT2,

int *p1,*p2; p1=(int *)malloc(10); p2=p1+2; printf("p1=0x%x,

首先定义两int型指针其次开辟10个字节的内存空间,函数返回值是int*(其实这里有强制转换的概念)再有p2=p1+2,这里2可以说是地址偏移量,但是这里的2不是2个字节,而是2*(sizeof(in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可经不同的过程从状态(P1.V1.T1)变化到状态(P2.V2.T...

因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主要是分子的动能(没有分子势能部分),而总的分子动能等于分子数目乘以平均动能,分子数目是不变的,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从初态到末态,两个状态的温度是确定的,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