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题目是送东阳马生序,而文中却用大量的文字写作者自己艰难求学的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0 12:38:53
本文题目是送东阳马生序,而文中却用大量的文字写作者自己艰难求学的事
《送东阳马生序》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通过作者自叙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并与今天大学生求学之易进行对比,得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之理的结论,并劝勉马生及大学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

送东阳马生序 问:从文中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

送东阳马生序本文是想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在这部分中,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

送东阳马生序“勤且艰”指的是哪,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问几道《送东阳马生序》的题目

1.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2.仰慕圣贤的学说;渴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3.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4.一是“无书之苦”,二是“无师之苦”,三

古文 送东阳马生序相关题目

理解填空:1、文章第一节作者主要回顾了自己读书求学的艰辛.从时间方面看主要分两个阶段: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从内容看求学之苦有四个方面:借抄苦、求教苦_、行路苦、衣食苦_.2、马生读书具有

送东阳马生序题目意思是

序是古文的一种文题,有书序和赠序两种,这是篇赠序.是送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马生指的是宋濂的同乡马君则.

关于《送东阳马生序》的题目

主旨: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感想: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占战胜困难,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送东阳马生序》本文体现了作者什么精神?

这篇赠序,叙述了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君则要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专心学习,刻苦功读,德业双修,将来能有所成就.体现马君则勤奋学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精神

关于送东阳马生序的题目.

1.嗜学遍观群书益慕圣贤之道缊袍敝衣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勤且艰苦(⑴读书之艰;⑵从师之难;⑶奔走之劳;⑷生活之苦)2.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占战胜困难,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

急需送东阳马生序的题目

2008年安徽省2008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偏观群书.既加冠

送东阳马生序 词类活用(原意,在文中意思)

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佩戴.)  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戴朱缨宝饰之帽.(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  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

《送东阳马生序》中用一句诗给文章拟题目是?

梅花香自苦寒来老师讲过这道题的,我非常确定!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题目

1.“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原文)每次向藏书的人家借,亲手动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期来还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题目,如图两题,

20弱冠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花甲70古稀8、90耄耋

送东阳马生序题目中的生是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勉励马生勤苦学习.该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