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后感4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6 18:39:46
曹操读后感400字
如何评价曹操?400字

孟德新评(355字)(1)曹操,曹孟德,是极具个人魅力的一个历史人物.纵观曹操一生,戎马倥偬,叱咤疆场.历险无数,终能化险为夷.特别是,古今罕有的“曹氏一笑”,惊世骇俗._济溪河

曹操的龟虽寿读后感(250字)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全诗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越,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

曹操 三国演义读后感

从小,总听哥哥姐姐们提起中外名著《三国演义》,于是便缠着家人为我讲《三国演义》.无奈当时年纪尚小,歪着个脑袋傻呆呆地听家人费力地跟我解释每—句话的意思.当到了小学二年级时,终于把这本我思念已久的书勉勉

曹操的观沧海读后感200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样的诗,给予人的是说不出来的恢宏、博大之感,是决不可以—一

关于曹操的评价分析,400字

关于曹操的评价分析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

评论曹操的400字作文

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虽然没当皇帝,但自196年迎献帝都许,直到220年去世,牢牢把持了东汉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没有名号的皇帝.曹操是卓越的军事家,他精通兵法,在汉末征战群雄的战争中,

卑鄙的圣人曹操读后感600-800字

读后感暑假,我抽空到了图书馆看了一本书《卑鄙的圣人:曹操》,作者是王晓磊(说实在,第一次听这名字),上面说什么曹操至今最心服口服的一本传记,什么21世纪曹操的代言人,我看,下了一跳:这么厉害.于是就拿

我眼中的曹操400字以上作文,

曹操有血有肉,有理性也有野性,即会耍诈又会耍狠,同时也诚实厚道,他既能容人,又心胸狭窄,既豪情万丈,又滥杀无渡,既挟天子已令诸侯,又终生不肯废汉帝以自己取而代之.曹操在军事、政治、文化方面都有很大的成

曹操的字

孟德

评价曹操 300字

曹某人的出身算不上显赫,人家袁绍先生是“四世三公”之后,官高权重.曹操呢.虽然小有家资和政治优势,但是陈留起兵的时候,兵不过三千,将不过曹仁和夏侯兄弟.但到最后却能成为当时中国最强的集团,并奠定了魏国

曹操读后感 400字

900字“时势造英雄”总觉得这句话很正确(其实本来就是正确的).每个不同的时代总有不同的人物.而曹操呢,就是在东汉末年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人家都认为曹操很奸诈,但我认为这却是他的聪明之处,令我佩服的.他

三国演义读后感 1000字的要描写诸葛亮.周瑜.曹操.赵云等相关任务的

我自己写的哦,希望对你有用!  最近把《新三国》看完了,看完之后却一直在不停的回味.是的,三国的时代已经远去,三国的英雄也早已成了累累枯骨,那大气磅礴的三国鼎立之势也随长江水流去了.而我敢说,三国在我

评价曹操400~500字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小名阿瞒、吉利.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有《短歌行》、《观沧海》等流传于世.许劭曾评价曹操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黄巾之

《我眼中的曹操》大约300字400字左右

曹操是一位毁誉参半的强大君主,他有着和拿破仑一样的个头,统治着将近二分之一的中国领土,并曾经有机会占领另外二分之一.人们往往折服于这位君王的个人魅力和野心,也对他喜怒无常的个性感到胆战心惊.  而这位

曹操的秘密日记读后感?

段立欣的《曹操的秘密日记》,幽默、夸张的描写了曹操的一系列好玩、有趣的校园和家庭故事.光是故事里的主人公就让本书充满了趣味性,如:曹操、哈哈哈、大狼,听到这些名字,是不是就很想读下去了呢!  星期三,

《卑鄙的圣人曹操》 读后感

最近读了点有关曹孟德的文字《卑鄙的圣人曹操》第一部及第二部,在惊讶于一个颇受争议的卑鄙的圣人之余,更多了对“时势造英雄”或者“乱世出英雄”的理解,脑子里却也不断的闪出如此念头:主要曹操还是因为遇见生命

用几个词概括曹操.速.我要写读后感,现在...立刻...

用贤不用亲,这一点跟袁绍截然不同,聪明睿智阴险奸诈.

《卑鄙的圣人:曹操》值得一读吗?请看过的谈谈读后感,

值得,曹操是一个两面性的人物,并不像人们所说,奸诈狡猾...

求《曹操的秘密日记》读后感

《曹操的秘密日记》读后感前几天我一直在期待一本书,《曹操的秘密日记》,这真的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幽默中带着苦涩,高兴中隐含悲伤,还有那一个个笑点中也蕴藏道理.朋友们,忘记了么?在我们三四年级的时候,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