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b,c,d是直线上顺次四个点,且ac=5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4 03:46:06
已知,a,b,c,d是直线上顺次四个点,且ac=5
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和异面三种,已知A和B是两个相交平面,空间两条直线a和b在平面A上的射影是c和d

c和d平行,e和f相交.再问:Why?再答:如果是两条相交直线,那么它们在一个平面上的射影或相交或重合;如果是两条平行直线,那么它们在一个平面上的射影或平行或重合;所以在一个平面上的射影平行,在另一个

已知 a.b.c.d是空间中四条直线,如果a⊥b,b⊥c,a⊥d,b⊥d,那么为什么a平行b或c平行d,求大神告诉这道题

已知a垂直于b,a怎么还会平行于b呢?还是断句问题?不过c平行于d倒是能再问:a⊥c。。。发错了。。。抱歉啊再问:这种题该怎么想。。。再答:四条直线,互相垂直,把其中三条想象为墙角,剩下一条看条件安排

已知a,b,c是空间三条直线,且a∥b,c与a,b都相交,求证:直线a,b,c在同一平面上

证明:因为c与a相交,则c与a在一个平面上;又因为c与b相交,则c与b在一个平面上;又a||b,则a与b在一个平面上,即得:a、b、c在同一平面上.

如图,已知直线a平行b,直线c和直线a,b分别交于点C和点D,点P在线段CD上.

1.P在a外侧:∠APB=∠DBP-∠CAP2.P在b外侧:∠APB=∠CAP-∠DBP只要过点P作a、b的平行线就很清楚了

已知:a、b、c、d是同一平面内的四条直线,a与b相交,c⊥a,d⊥b,求证:c与d相交

用反证法证明把--证:假设C与D不相交,那要么平行要么重合,由c⊥a以及d⊥b可知a平行于b,与已知条件a,b相交矛盾∴c与d相交……

已知A,B,C,D是空间四点,AB,CD是异面直线,求证:AC和BD也是异面直线

(反证法)假设AC、BD共面,则A、B、C、D四点共面;那么AB、CD共面,与题设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AC、BD异面

已知线段AB等于6cm,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在A直线B上,且AD=三分之一AB求CD长

因为C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AC=1/2AB=3cmAD=1/3AB=2cm若D在A的左侧,CD=AC+AD=3+2=5cm若D在A的右侧,CD=AC-AD=3-2=1cm

已知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10cm,BC=7cm,D是AB的中点,求CD的长

当C在AB延长线上时D是AB的中点AB=10cm所以BD=5cmCD=BD+BC=5cm+7cm=12cm当C在AB上时D是AB的中点AB=10cm所以BD=5cmCD=BC-BD=7cm-5cm=2

如图,直线a//b,点A,D在直线a上,点B,C在直线b上..问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

如图,没图看条件说的,不是,如果还有其它的条件,那就有可能啦.如果你能证明AD=BC就可以说是.

ABCD四位同学站在操场上,已知D与B的直线距离是20米,B和C的直线距离是16米,D和C的直线距离是12米,B和A

答案应该是15,你的答案印刷的时候可能漏掉了一个1过程如下DB,BC,DC分别长20,16,12,这是一组勾股数因此DC⊥BC而AB=25=BC+CA,说明B,C,A三点共线也就是说DC⊥AC由勾股定

平面几何的基本性质1.已知A,B,C,D是空间四点,且点A,B,C在同一直线L上,点D不在直线L上,求证,直线AD,BD

因为不再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所以A,B,D三点确定一条平面α因为一条直线有两点在一个平面上,这条直线就在这个平面上,所以直线AB在平面α上,因为C在直线AB上,所以C在平面α上,所以直线C

在同一平面内,有a,b,c,d四条已知直线,且c平行与d,直线a与c相交,直线b与d相交,则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

相交或者平行.理由如下:∵c平行与d,直线a与c相交∴ad必交而b与d相交∴a..b平行也符合,相交也符合

已知a,b是异面直线,a上两点A,B距离为8,b上两点C,D距离为6,AD,BC的中点分别是M,N,且MN=5.求证a垂

连结BD,并取线段BD的中点P,连结MP、NP.∵M为AD的中点,P为BD的中点.∴MP//AB同理PN//CD∴∠MPN为AB与CD所成的角,即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在△MPN中,MN=5,MP=

已知直线a,b是异面直线,且a⊥b,a,b是取自直线a,b上的单位向量,且a=2a+3b,d=ka-4b,c⊥d,则k值

a⊥b,a,b是取自直线a,b上的单位向量则a.b=0,a^2=1,^2=1c=2a+3b,d=ka-4b,c⊥d,则c.d=(2a+3b).(ka-4b)=0即2ka^2+(3k-8)a.b-12b

如图,已知直线l1∥l2,直线l3和直线l1、l2交于点C和D,P为直线l3上一点,A、B分别是直线l1、l2上的不动点

(1)∠2=∠1+∠3.证明:如图1,过点P作PE∥l1,∵l1∥l2,∴PE∥l2,∴∠1=∠APE,∠3=∠BPE.又∵∠2=∠APE+∠BPE,∴∠2=∠1+∠3;(2)①如图2所示,当点P在线

已知a、b为异面直线,a上两点A、B距离为8,b上两点C、D距离为6,AD、BC的中点分别是M、N且MN=5,求证a⊥b

如图所示,连线AN,并延伸等长到A' 连线A'C, 和A'D显然 AB//A'C,且 A'C=AB=8而MN(5)是AD

已知直线上两点A(a,b)和B(c,d)的坐标,C(m,n)与A的距离为S,求C点坐标.

先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AB的长度M,则BC=M-S,从而λ=AC/BC=S/(M-S)再用定比点公式得:m=(a+λc)/(1+λ)n=(b+λd)/(1+λ)再问:你这个算法很好,能否在m和m的表达

已知C丶D是直线A B上的两点,A C:C D:DB=2:3:3,AD=5cm,求线段A B的长度

线段AB=8cm再问:过程谢谢再答:AC+CD+DB=2+3+3AD=AC+CD=5AD=5/8AB=5A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