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正方形ABCD,P.Q分别是BC,DC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2 19:21:08
如图正方形ABCD,P.Q分别是BC,DC
如图,点P,Q分别是边长1cm的正方形ABCD的边BC和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点P从B出发,朝BC方向运动,速度为1c

(1).作PE⊥AC于E则△CEP相似于△CBAPE/AB=CP/AC正方形ABCD中AB=1∴AC=根号2又CP=1-XPE=(1-X)根号2*1/1S△APQ=y=AQ*PE/2=(-根号2/2)

(2013•湖州二模)如图,点P,Q分别是边长为1cm的正方形ABCD的边BC和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点P从B出发,朝

(1)如图,过点P作PE⊥AC于E,∵AC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45°,∴△P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P的速度为1cm/s,∴PC=1-x,∴PE=22PC=22(1-x),∵点Q的

如图5-3-22,在正方形abcd中,m,n,p,q分别是边ab,bc,cd,da上的点,且mp垂直于nq.mp与nq是

分别过点PQ作AB、BC的垂线PE、QF,PE交QF、QN于点G、H,QN交PM于点I.依题意易得PE、QF互相垂直,又因为MP垂直于QN,角PHI=角QHG,所以角EPM=角FQM,又因为PE=QF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厘米,P、Q两动点从正方形ABCD的顶点A同时沿正方形的边开始移动,P点依逆时针方向运动,

soeasy相遇即两动点移动的路程为周长的整数倍1.(1+a)t=16t=3.22.(1+a)16=64a=33.2013*16=3220832208*0.2=6441.6p点移动的距离6441.6/

如图,点P,Q分别是边长1CM的正方形ABCD的边BC和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P从B出发,朝BC方向运动,速度为1CM

因为Q的运动速度为√2厘米/秒,P的运动速度为1厘米/秒.且AC=√2,BC=1所以:CQ/AC=CP/BC所以:AB‖PQ.而:BP=x,AQ=(√2)x所以:PQ=PC=1-x,所以:△ABP的面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厘米,点P在BC上,BP=5厘米,EF⊥AP,垂足为Q,EF分别交于E、F,求EF的

因为BP=5,AB=12根据勾股定理AP=13作EM垂直CD于点M易证△EFM全等于△ABP所以EF=AP=13厘米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MN∥BC分别交AB,CD于点M、N,在MN上任取两点P、Q,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

根据题意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即是正方形的面积的一半,因为正方形的边长为4,则正方形的面积是16,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8.故答案为8.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cm,点P在BC上,BP=5cm,EF⊥AP,垂足为Q,与AB、CD分别交于E、F.

EF=13.过F作FG垂直AB.因为ABCD为正方形,所以AD=AB=FG=12,角B=角FGE,因为FE垂直AB,所以角FQP=角AQE,所以角EAQ+角AEQ=角EAQ+角APB,所以角AEQ=角

如图,点P,Q分别是边长为1cm的正方形ABCD的边BC和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点P从B出发,朝BC方向运动,速度为1

(1)PQ=1-x,所以△APQ以AQ为的高为(1-x)*0.5*2^0.5.y=0.5*(1-x)^2*0.5*2^0.5.;(0

如图,点P,Q分别是边长为1cm的正方形ABCD的边 BC和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点P从B出发,朝B C方向运动,速度

1)x的取值当然是从0到1根据速度来计算,P和Q同时到达C点,△APQ的面积是梯形ABPQ减去三角形ABP的面积,也就是三角形ABC的面积减去三角形PCQ的面积再减去三角形ABP的面积.y=△ABC-

   如图,点P,Q分别是边长为1CM的正方形ABCD的边BC和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点

x过Q做QM⊥AB于M在直角△AQM中,AQ=√2x,∠BAC=45度所以QM=QM=x又因为BP=x,所以QM=BP又因为QM‖BP,∠B=90度所以四边形BMQP是矩形所以∠QPC=90度又因为∠

如图,点P,Q分别是边长为1cm的正方形ABCD的边BC和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点P从B出发

1)x的取值当然是从0到1根据速度来计算,P和Q同时到达C点,△APQ的面积是梯形ABPQ减去三角形ABP的面积,也就是三角形ABC的面积减去三角形PCQ的面积再减去三角形ABP的面积.y=△ABC-

如图,点P,Q分别是边长1㎝的正方形ABCD的边BC和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点P从B出发,朝BC方向运动,运动速度为1

1.由题意得y=1/2-x/2-(1/2)√2(1-x)²*√2/2=(-x²+x)/2,0≤x≤1.2.y=1/6=(-x²+x)/2,判别式=-3

如图,P,Q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AD和对角线 AC上的点,且PD:AP=4:1,QC:AQ=2:3,如果正

连结QD,作EF∥AB,交AD于F,交BC于E,QG⊥DC于G,因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25,所以AD=EF=5;因为QC:AQ=2:3,根据正方形的对称性,所以QE=QG=2,QF=3.因为PD:

如图,正方形ABCD中,AE=EF=FB,BG=2GC,DE,DF分别交AG于P、Q,若正方形面积为S,则三角形DPQ的

设正方形边长为a,延长AG、DC相交于H,分别由P、Q做AD的垂线交AD于M、N,∵∠AGB=∠CGH∠BAG=∠CHG∴△ABG∽△CHG∴CH/AB=CG/BG∴CH=1/2aDH=3/2a同理△

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P.Q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PAQ=45度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P、Q分

S三角形ADQ+S三角形ABP=S三角形APQ做AE等于AQ,延长CB到点E.因为正方形,所以AB=AD,∠D=∠ABP=90°,因为∠PAQ=45°,所以∠DAQ+∠BAP=45°在Rt△AEB与R

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P.Q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PAQ=45度.求证:PB+DQ=PQ

证明:延长CD到点E,使DE=BP连接AE则△ADE≌△ABP(SAS)∴AE=AP,∠DAE=∠BAP∵∠DAB=90°,∠PAQ=45°∴∠BAP+∠DAQ=45°∴∠EAQ=45°=∠PAQ∵A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厘米,P、Q两动点从正方形ABCD的顶点A同时沿正方形的边开始移动

1、P、Q相遇,说明两点走的路程相加是正方形的周长.即t+4*t=16,t=3.2s2、一次相遇是走过了一个正方形周长,4次相遇就是4个正方形的周长.即(1+a)*16=4*16,a=33、第2013

如图,已知P是正方形ABCD边BC上一点,BP=3PC,Q是CD的中点,

证明:(1)∵正方形ABCD中,BP=3PC,Q是CD的中点∴PC=14-BC,CQ=DQ=12CD,且BC=CD=AD∴PC:DQ=CQ:AD=1:2∵∠PCQ=∠ADQ=90°∴△PCQ∽△A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