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当折射角增大到( )时,发生全反射. A. 45°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5 15:42:57
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当折射角增大到( )时,发生全反射. A. 45°
“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一定发生全反射吗?”

不一定你要计算出临界角注;临界角的正弦值等于折射率的倒数.——》sinx=1/n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时,就发生全反射.

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为什么折射角会大于入射角?

从波动性的角度来说那就很复杂了,什么三角函数啦,什么波长频率波速啦,我数学不好,我可不想从我不擅长的角度来分析其实这就是“光路可逆”,一个光的基本特征,如果只是学习物理学入门,知道这个就够了,即如果光

为什么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因为折射定律呀,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现在光密介质对光疏介质的相对折射率大于1,光疏介质对光密介质的相对折射率小于1,所以自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我认为折射定律高中是必学的.你可以再复习一下高中

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达到临界角时不是认为发生了全反射吗,折射角等于90°那依据光路

光密射入光疏时,入射角为临界角,折射角为90度,这只是一种便于你理解的说法,实际中只能无限接近于90度,入射角达到临界角时,严格来说就不存在折射角了.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折射角就是90度但观测不到,可逆时

光由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入射光线接近90度,折射光线可能是90度吗?

你是想问入射角接近0度,折射角是否能是0度吧.不能.光的折射遵循光路最短原则,即从光疏介质一点到光密介质一点,按折射原理的光路最短,那么可以假设折射角0度,而这条光路又是最短,那么在发生折射的点的左右

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定发生折射,故选A折射角还可能大于入射角再问:当一束光垂直射入水平面时,传播方向不会改变,那么这时还叫折射吗?再答:这还是折射,这不过折射角为0度再问:哦,原来是这样~~那么“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

为什么全反射不能是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

只有在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的时候才会出现折射角大于90度的情况这是全反射形成的必要条件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折射角总是小于90度的你话个光路图就清楚了

为何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会发生半波损失.

楼上的真强.竟然可以这么回答.具体原因很复杂,简单的说是麦克斯韦方程解出来的.

光可以射入不透明介质中吗?

你说呢~都不透明了怎么射入呢

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的比较?

两种介质相比,我们把光速大的介质叫做光疏介质,光速小的介质叫光密介质.光疏介质与光密介质相比,它的光速大,绝对折射率小,光在两种介质间传播时,在光疏介质,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比光密介质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大.

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能否产生全反射?

不能,会反射也会折射,但不会全反射.根据折射率公式sina/sinb=1/n易得不会.光密到光疏会

光密介质 光疏介质的定义 为什么

n=sinr/sinβ设光在某种媒质中的速度为v,由于真空中的光速为c,所以这种媒质的绝对折射率公式:n=c/v我们把光速(在该介质中光的速度)大的介质叫做光疏介质,光速小的介质叫光密介质.c为光速,

关于全反射的疑问?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

实际上此时折射光线已不存在了,也就是说,当入射角达到临界角时,折射光线突然消失.不能认为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线沿界面,只是为了数学上容易描述,才表示为折射角等于90°.

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由什么决定?与密度无关?

只和材料本身有关.折射率有关!折射率较大的称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小的称光疏介质.折射率与介质的电磁性质密切相关.根据电磁理论,εr和μr分别为介质的相对电容率和相对磁导率.折射率还与波长有关,称色散现象

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光的传播速率,光的振动频率,光的波长如何变化?

光的频率是不变的(由光源决定).由 n=C/V ,n是介质的折射率,C是真空中的光速,V是介质中的光速知 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从n较小的介质进入n较大的介质)时,光速变小.又由 V=入*f,f是

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是折射吗?

垂直入射是临界位置,光线垂直射入虽然没有偏折,但光速会发生变化,所以垂直入射属于折射现象.

2束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

临界角C=arcsin1/n,显然折射率越大,临界角越小.而在同样的情形下,蓝光的折射率大于红光,故蓝光临界角小,更易发生全反射.

为什么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在入射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反射光的能量逐渐增强,折射光的能量逐渐减弱,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的能量已经减弱为零,发生了全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