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性状在F2中以近似显性3:隐形1的比率出现分离对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22 19:24:47
一对性状在F2中以近似显性3:隐形1的比率出现分离对吗
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

(1)分析表格可知灰身与黑身的比例在雌性后代中为3:1,在雄性中也是3:1,所以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而直毛与分叉毛的比例在雌性后代中为1:0(全是直毛),在雄性后代中为1:1,说明控制直

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选择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F1植株都是高茎豌豆,说明高茎是显性(由显性基因D

(2)如果由此粒种子发育而成的植株为矮茎,则此粒种子基因型为dd,如果是高茎继续进行下面的实验.(3)最好将由矮茎发育而成的植株作为母本,原因是避免自花授粉出现性状分离,在期需要对其进行套袋处理;用由

怎样判断在一对相对性状中 哪个是显性性状,哪个是隐性性状

对于生物而言优胜劣汰都是必然的发展(假设达尔文的进化论正确)所以说显性基因一定是对生物的遗传发展有利的例如抗冻性抗病性就一定是要显性表现出来的对于植物而言如果生活在森林里那么高植株一定是显性为了争夺阳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是一对相对性状吗?

必须是同一性状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才是相对性状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有一对相对性状.

错的比如我要研究豌豆的绿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那这些豌豆当然同时会有圆、皱等等其他的性状只不过不在研究范围内而已

假设杂交涉及几对性状,每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彼此间各自独立遗传.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讲,F2表现型有

这是推导出来的.一对等位基因,F2表现型有2种,基因型有3种,其中纯合基因2种,杂合基因3-2种;二对等位基因,F2表现型有4种,基因型有9种,其中纯合基因4种,杂合基因9-4种;三对等位基因,F2表

请分析3、小麦中,光颖和毛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P表示),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R表示),两对

(1)基因的自由组合,PpRr,PRprPrpR,(这三个答案不用解释了吧.)F2中表现型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0/16.(包括基因型为P_R_和pprr)(2)F2代中毛颖抗锈病植株所占

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因为F2是由F1自交而来,F2中A和a的基因频率是相同的,所以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再问:再问:为什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实现3﹕1的分离比的条件是(  )

A、F1形成两种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且它们的生活力是一样的,这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之一;B、F1的两种配子的结合机会是相等的,这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之一;C、F2的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成活率是相等

在遗传学,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形性状的现象叫做?1.显性和隐性2.相对性状3.性状分离4...

叫做性状分离1.显性和隐性由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存在时,隐性基因不表达,表现为显性性状;只有隐性基因存在时,表现为隐性性状2.相对性状如:长发,卷发;有耳垂,无耳垂;单眼皮,双眼皮;各位一对相对性状

两亲本杂交F1表现显性性状,F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比为3:1,这属于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过程

第一句:那不是对分离现象的验证,对分离现象的验证是一个测交实验,书上有的.第二句:只有遗传因子分离了才可能有随即结合,你想啊,假如遗传因子没有分离,那么每个个体产生的配子的遗传因子都是一样的,那就没什

怎样判断一对性状中哪个是显性哪个是隐性

不是的,比如一对夫妻:男Aa女Bb大A,B是显性,小a,b是隐性父母的孩子就有以下可能:ABAbaBab再问:那比如白色的鼠和黑色的鼠交配,后带全是黑色的,要如何判断?(顺便说一下为什么)再答:如果两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产生的配子__种,比例__;F2的表现型__种,比例__;基因型__种,比例__.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即为AAxaa,F1(Aa)产生的配子_2_种,比例_1:1_;F2的表现型_2_种,比例_3:1_;基因型_3_种,比例_1:2:1_.

生物遗传 请分析3、小麦中,光颖和毛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P表示),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R表

F1代全为毛颖抗锈病,说明毛颖P、抗锈R为显性性状.F2毛颖抗锈病、光颖抗锈病、毛颖不抗锈病、光颖不抗锈病比例分别为9/16,3/16,3/16,1/16(1)上述遗传现象符合自由组合和基因分离定律,

3、小麦中,光颖和毛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P表示),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R表示),两对基因分

1:孟德尔定律,一代基因型PpRr配子类型PR,Pr,pR,pr;2:9/16,1/9;3:160株;4:PPRR,PPRr,PpRR,PpRr;5:9/48;太累了,手机打字.两年多没做过这种了.如